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卢倩带领团队在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查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8月25日电(通讯员 周汐遥 吴广东)7月31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带队前往青海进行包虫病医疗帮扶工作,期间共筛查了276例包虫病患者。其中,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的一位藏族患者合玛引起了医疗队的格外注意。
合玛身患肝泡型包虫病,俗称“虫癌”,整个人被虫癌折磨得骨瘦如柴,体重仅剩30多公斤。CT及三维重建显示,合玛肝泡型包虫病灶直径达15 cm,侵犯第一、第二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这些人体的“生命禁区”,血管密布,血流汹涌,常规在体切除极易引发致命性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经过董家鸿团队的评估,为合玛制订了“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方案。
更残酷的是,合玛的血型为Rh阴性“熊猫血”,这更加注了这场手术是一场硬仗。
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带领团队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术前讨论
未雨绸缪,董家鸿团队抵青前一周便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樊海宁院长团队进行了多轮“云会诊”,为最终的手术做好准备工作。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提前为合玛行胆汁外引流,如同为堵塞的肝脏“开渠泄洪”,使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肝功能得到初步改善;营养科则为合玛订制了高能量营养方案,纠正低蛋白血症,为即将到来的大手术储备体能。患者“熊猫血”且术前中度贫血,让本就紧张的用血雪上加霜,输血科全力协调,但储备血量仍远低于手术需求。为此,京青两地团队联合进行手术推演,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可能出血的点都考虑在内,力求降低手术创伤。同时,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麻醉专家紧急赴青支援,为手术安全再上一道“保险锁”。
7月31日,手术正式开始。在董家鸿及卢倩带领的清华长庚团队和青大附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离肝、在4℃的低温灌注液中切肝、血管重建……最终手术历时仅10小时,术中出血量被严格控制在400毫升以内,总输血量也仅为400毫升,远低于同类手术的平均水平,成功破解了“熊猫血”的困局。
术后,合玛转入ICU,术后1天拔除气管插管并开始经口进食,术后4天即转入普通病房。董家鸿查房时表示:“患者恢复速度超过预期,证明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开展此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8月25日,合玛康复了,出院时家属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送上锦旗。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