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大家对这一名词虽并不陌生,但多数人的认知往往局限于甲型和乙型肝炎。然而,丙型肝炎(HCV)却像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
在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即便在排除了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制品中,输血仍然可能引发肝炎。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们展开深入研究,并最终在1989年成功鉴定出丙型肝炎病毒(HCV)。HCV的发现标志着医学领域的一大进步,也让我们对肝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HCV病毒高度的变异性使其能够轻易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慢性感染。它包含多个基因型和亚型,这些不同基因型的病毒在地理分布、传播方式及治疗反应上均存在差异。
它是如何传播的?
丙型肝炎病毒是个狡猾的家伙,它特别喜欢通过血液这条“高速公路”来传播。在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输血和血制品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不过现在医院都有严格的筛查,通过输血感染丙肝的风险极低。此外,如果你使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针头,或者接受不安全的注射、纹身、打耳洞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都可能让病毒有机可乘。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无保护性行为感染的情况也有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地区,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比例竟然高达60%~90%已经成为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感染丙肝会有什么症状?
感染丙肝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人初期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就像身体里藏了个秘密一样。但丙肝病毒可不会一直这么安静,它会在身体里悄悄搞破坏。
如果丙肝病毒“发威”了,可能会引起急性肝炎,这时候可能会感到身体没力气、恶心想吐,甚至皮肤会变黄,出现黄疸。丙肝还可能变成慢性肝炎,潜伏在身体里数年甚至数十年。在这期间,患者可能会偶尔感到乏力、右上腹隐痛或胀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腻食物等。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出现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发展成肝癌。
如何预防?
预防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避免高风险行为,如不共用针头、进行安全性行为等。对于感染丙肝的孕妇,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母婴阻断方案。目前,尚无针对丙型肝炎的疫苗问世,但全球范围内的相关研究正在积极推进中。
过去治疗丙肝就像跑一场痛苦的马拉松,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而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抗病毒药物的问世,对清除丙型肝炎病毒发挥了重大作用。
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
为应对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大会批准了世卫组织第一份《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旨在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威胁。我国高度重视丙肝防治工作,开展了消除丙肝的行动,实现丙型肝炎病例的及早发现,规范治疗和管理。
在此背景下,我们鼓励大众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丙肝并尽早治疗。丙肝虽然是一种隐匿性较强的传染病,但只要及早发现、规范治疗,是完全可以实现治愈的。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