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万物并秀。2025年6月5日至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办的“2025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九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在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隆重举行。本次盛会以“检验医学更好服务于人民健康 (Better Laboratory, Better Health)”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检验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共同探讨学科前沿进展、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应用。检验医学科赵秀英主任带领团队四人参会,交流学习,满载而归。
赵秀英主任参与主持分会场“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规范化应用”。质谱技术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多组分同时检测能力,在临床诊断(如激素检测、遗传代谢病筛查、治疗药物监测、微生物鉴定、肿瘤标志物发现等)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应用的规范化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服务临床精准诊疗的关键。
电子壁报交流展示是青年检验人才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检验科朱东、胡崇晖、李蕊三位青年骨干的论文入选电子壁报展示,吸引了众多与会同道的驻足交流。
朱东展示的研究成果题为《Establishing next-generation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using real-world data in northern China》。他的研究创新性地利用位置、尺度和形状的广义加性模型(GAMLSS)展示了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随年龄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构建了其新一代连续动态参考区间。相对于传统静态参考区间,新一代参考区间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年龄相关的连续变化,有望显著提高实验室结果解读的准确性和医疗决策水平。
胡崇晖的壁报主题为《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 Novel Helicobacter pylori Serum Antibody Typing Test and 13C-Urea Breath Test》。对幽门螺杆菌血清抗体分型(Hp-sATT)与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进行了全面比较,尤其针对有根除治疗史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在未经治疗的患者中,Hp-sATT与13C-UBT表现出中等程度的一致性,但根除治疗会显著降低这种一致性。这些发现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直接指导,强调在选择诊断方法时需考虑患者的治疗史。
李蕊作为规培生,积极参与科室学术活动,在老师指导下撰写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辅助诊断1例粟粒型肺结核病例》成功入选,该案例对粟粒型肺结核、肺外结核等结核性相关复杂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为期三天的会议,议程紧凑,内容前沿。与会人员选择了多个相关专题分会场进行学习,收获很大。深入了解了检验医学在精准诊疗、智能化、自动化、标准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