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医技部 - 病理科 - 科室动态

临床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

921日,由我院病理科主办、昌平区病理质控中心协办的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临床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特邀业界多位专家学者授课,包括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北京病理技术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主任金木兰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病理技术学组副组长、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宋欣副主任技师,北京病理技术学组常规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技术组长郑波副主任技师,昌平区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委员、昌平区医院病理科主任刘艳丽教授,以及我院病理科尹洪芳主任、孟轶婷副主任医师、技术组长杨江辉副主任技师。会议由杨江辉副主任技师主持,会议吸引了京内各单位近四十名病理医师与技师参会。

image.png

尹洪芳主任在开场致辞中提到,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她对金木兰教授、宋欣老师、郑波老师、刘艳丽主任及各位同仁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金木兰教授则着重强调了病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高度肯定了尹洪芳主任对病理技术工作的重视,同时呼吁进一步扩大会议宣传范围与规模,让更多同行从中受益。

会上,各位专家围绕临床病理技术核心议题展开精彩分享。金木兰教授以《胃黏膜活检标本的高中分化腺癌的病理诊断》为题,指出胃镜活检标本诊断需内镜医师精准发现并提取病变、病理技术人员制作理想切片、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完成诊断。随着内镜器械发展与临床内镜诊断水平提升,内镜活检在鉴别诊断与筛查中的作用愈发关键,也对病理医师的诊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她通过11个典型病例,生动阐释了胃黏膜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与技术工作的紧密关联。

郑波副主任技师的报告《从程序优化到设备高效能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讲解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涵盖范围——从采购、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全过程,强调其核心意义在于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前规划设备更新,避免因设备突发故障导致工作停滞。同时,还围绕“设备高效能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从优选适配科室需求的设备、优化工作程序、加强日常培训与管理、定期维护保养、降低能耗、符合环保要求、探索设备新功能、提升科室竞争力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本科室实践案例与接收的咨询案例进行详细解读。

尹洪芳主任聚焦《结直肠ESD/EMR标本病理学评估及意义》主题,深入讲解了内镜切除术的适应症、结直肠ESD/EMR标本病理学评估要点及内镜切除后的处理策略。她特别指出,作为病理技术人员,需熟练掌握内镜标本的取材与处理方式,详细阐述了结直肠ESD/EMR标本的具体取材方法及包埋切片流程,同时强调,充分了解临床处理策略对精准完成病理诊断具有重要辅助作用,而结直肠ESD/EMR标本的取材与制片有明确行业规范,技术操作中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确保标本处理质量。

宋欣副主任技师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原理及进展介绍》为主题,全面梳理并讲解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多年参与全国免疫组化室间质控工作的经验,她提出核心结论:当前做好免疫组化室间质控,需以“检测方法正确(检测体系匹配)”为前提与基础;免疫组化对照应优先选取正常组织,并设置强阳性、弱阳性、阴性质控品,其中弱阳性是质控工作的重点;而检测体系的匹配性,是保障检测敏感性的关键。

杨江辉副主任技师则面向参会人员普及了医务人员撰写专利申请书的相关知识,从专利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专利申请的具体流程、医学专利申请书撰写的步骤、申请专利和论文发表的先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且实用的讲解,医务人员申请专利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突出工作能力、侵权赔偿、获得经济利益和名誉、职称晋升都有帮助,为医务人员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指导。

孟轶婷副主任医师的报告《铸牢诊断基石,赋能基层精准医疗:论基层医院病理科技术环节的核心重要性》,结合自身去年援疆经历,深入分析了基层医院病理诊断的价值与现状,提出“病理技术是基层病理科的生命线”的观点,并围绕基层病理科技术提升路径、未来发展展望展开论述。她强调,病理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其准确性取决于技术环节的质量;当前基层医院病理科面临硬件设施匮乏、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重视程度不足及整体医疗体系发展滞后等难题,亟待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体系、加强人员专业培训、更新补充设备、完善室内与室间质评机制、推进远程会诊等方式破局。

会议期间,昌平区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刘艳丽主任还组织授课专家为通过室间质评的单位现场颁发了合格证书,以肯定相关单位在病理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努力与成果。

在会议总结环节,尹洪芳主任再次强调,全体病理工作者需珍惜现有资源与工作环境,严格遵守各项制度流程,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规则制度之上,共同维护病理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

本次临床病理技术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京内病理领域同仁搭建了高效的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平台,有效促进了病理技术新理念、新方法的传播与应用,对提升区域内病理技术水平、推动基层病理科规范化建设、助力精准医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院病理科将持续办好系列学术会议,为推动病理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