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7月10日电(供稿 神经外科)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张培海医生团队成功救治了一名复杂高危脊髓损伤患者,以仁心为炬,在生死边缘点亮生命之光。面对脊髓损伤危重患者危在旦夕的脊髓功能,我院多学科专家紧急集结,无影灯下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神经保卫战。出院当日,患者含泪捧出亲自编写的感谢信,这座镌刻"生命守护者"的奖杯,闪耀着“医者仁心”的人性光辉,更彰显了我院在不断优化医疗技术、管理流程与多学科协作等方面取得的点滴精进,展现了医院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图1 患者出院时张培海医生(左一)团队合影留念
病情危重:双抗治疗叠加脊髓损伤,手术风险极高
70多岁的李先生患有脊髓型颈椎病多年,因为颈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和神经根长期受压,时常有胳膊和双手麻木的情况,由于担心手术风险,未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半月前,他因冠心病在外院接受了开胸心脏搭桥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凝治疗。然而,居家康复期间一次意外摔倒,造成其头部和颈椎损伤,引发脑出血及高位脊髓损伤,导致双上肢瘫痪、大小便困难,生命岌岌可危。外院评估认为,患者因抗凝药物增加术中大出血风险,且脊髓损伤位置高、手术难度极大,损失存在呼吸衰竭的风险,建议转院治疗。
迎难而上: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脊髓型颈椎病外伤后瘫痪合并脑出血,全员准备”。120急救人员的声音打破抢救室的嘈杂,分诊护士栗宏刚和护士长陈慧玲几乎在同时赶赴患者身旁,抢救室瞬间进入战斗状态。创伤中心主治医师张骞、孟哲快速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并开启急救措施,神经外科张培海医生紧急赶赴创伤中心查看患者,评估患者损伤程度及脊髓损伤平面。面对患者复杂病情,张培海医生团队第一时间联系放射科申请紧急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明确脊髓受压节段及损伤程度。同时,联合创伤中心、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脏外科专家会诊,全面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凝血状态及手术耐受性,最终敲定“急诊颈椎椎管减压+颈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具体方案。
图2 MRI和CT见脊髓受压水肿及骨刺等
术中,张培海医生协同孙振兴医生凭借熟练的手术技艺,彻底清除了压迫患者脊髓和神经根的血肿、椎板及韧带组织,显微镜下充分减压,患者脊髓搏动逐步恢复,神经外科团队通过螺钉和连接棒固定重建了患者的颈椎稳定性。为了避免患者术后因凝血功能障碍出现术区血肿,手术团队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核对,保证术区无活动性出血,留置术区引流后,关闭切口。患者手术非常顺利,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经过密切监测治疗,第二天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未出现大出血、呼吸衰竭及截瘫等并发症。
科学康复:全程精细管理,助力神经功能重建
在神经外科与康复医学科的协作下,患者摘掉术区伤口引流管后,早期即开展床旁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阶梯式运动训练恢复肌力,同时遵心脏外科会诊意见,早期恢复了双抗治疗,避免了心肌梗塞、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双上肢活动能力逐步恢复,二便功能显著改善。出院前,张培海医生还为其联系下级康复医院,确保治疗连续性。
医患同心:危难时刻,见证医者仁心
“是张医生和长庚医护团队的专业与担当,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出院时,李先生紧紧握住张培海医生的手,哽咽致谢。这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不仅是对神经外科团队的肯定,更是对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诠释。
图3 患者及家属致神经外科张培海团队的感谢信和致谢词
图4 患者及家属致创伤中心团队的感谢信和致谢词
此次高危手术的成功,展现了我院在医疗技术、流程优化、医疗管理等方面的持续改进与创新,显示出多学科协作、急危重症救治的强大技术实力。创伤中心迅速接诊评估生命体征及伤情,放射科对危重病人加急检查,神经外科联合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心脏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面对病情复杂的紧急情况,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以仁心铸就生命防线,用大爱谱写医患真情。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人本、济世、厚德、至善”的价值观,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生命,以人文关怀传递医学温度。
科普延伸:脊髓型颈椎病,需警惕跌倒
张培海医生指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因脊髓长期受压、血供不足,轻微外力即可引发灾难性损伤。此类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
1、防跌倒:居家环境应减少地面障碍物,浴室加装防滑垫;
2、护颈椎:避免剧烈转头,乘车时使用颈枕;
3、早干预:若出现行走不稳、四肢麻木等症状,需尽早就医,必要时手术减压。
此外,合并冠心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一旦发生外伤,须立即就医并告知用药史,以便医生快速制定个体化方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