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华长庚医院9月17日电(神经外科 师炜)随着健康体检率的不断增高,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并不罕见,有文献报道其检出率可达3%。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还会小幅上升。对于部分高破裂出血风险人群,我们推荐积极的外科治疗。那么,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治疗,到底该如何选择,今天我们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在长期高压血流的冲击下形成的异常凸起,类似于血管壁上吹出的一个"小气球"。它在健康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3%。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
颅内动脉瘤一般不会引发特殊症状,但如果持续增大后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将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这也是我们神经外科最危险的急症、重症之一。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医生通常格外重视。数据表明: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死亡率可高达40%,其中约15%的患者在到达医院前便不治身亡。即使通过抢救幸存下来,也很可能留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因此,对于高出血风险动脉瘤,神经外科医生常常推荐积极的外科干预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选择
颅内动脉瘤治疗的目的是将动脉瘤隔绝在正常脑循环之外,其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开颅手术(以动脉瘤夹闭术为主)和介入治疗(以动脉瘤栓塞术为主)。
1.开颅手术: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典方法,伴随显微神经外科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小心切开头皮,移除一小块颅骨,打开硬脑膜,然后在显微镜下沿脑组织自然间隙仔细分离脑组织,从血管外显露动脉瘤,然后使用特制的钛合金夹子夹闭动脉瘤颈部。这样脑血管中的血流就不会再进入动脉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开颅手术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动脉瘤在手术视野中直观可见,对于术中各种情况都能及时应对处理,并且动脉瘤夹闭完全率高,因此长期复发率低。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合并出血的患者,术中可以同时清除血肿,减轻对脑组织压迫,效果直接。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开颅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并且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对脑组织牵拉损伤以及造成感染、出血、癫痫等风险,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2.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通常是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股动脉,将微导管在X线引导下送达脑部动脉瘤内,然后通过在导管内填入弹簧圈,从而阻止血流进入动脉瘤,或者通过在载瘤动脉上放置密网支架进而引导血流,使动脉瘤腔内形成血栓达到治疗目的。
介入治疗的优势同样明显。首先,手术相对安全、手术时间短、不需要打开颅腔、微创(损伤小)、恢复快。特别适合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但缺点是复发率相对较高,花费高,并且对某些需要放置支架辅助栓塞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那么,究竟是选择开颅手术还是介入治疗,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
1) 动脉瘤特点:动脉瘤部位、大小、形态、是否合并钙化或粥样硬化斑块等解剖学特征;
2) 患者因素:年龄、健康状况、个人偏好和价值取向等;
3) 医疗条件:医院硬件、医生团队经验和技术专长等。
一般来说,对于后循环动脉瘤我们通常推荐介入治疗;合并颅内血肿或占位效应明显的动脉瘤我们更倾向于开颅手术;对于高龄或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能更适合微创介入治疗。但是,最终的治疗决策应当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团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共同做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