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内科部 - 精神心理科 - 科室动态

创新融合,赋能实务——清华长庚医院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坊回顾

在2025年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研修班”暨京津冀医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联合社会服务部举办了危机干预实务工作坊。作为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重要环节,本次工作坊以“理论筑基、实操赋能、创新融合”为核心,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演练、互动问答等形式,为学员提供了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系统培训。

理论筑基:构建危机干预知识体系

工作坊开篇,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肖雪系统讲解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理论,内容涵盖危机性事件的定义(对个体或群体造成心理冲击的突发性事件)、特征(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核心目标——引导经历突发事件者发挥自身潜能,恢复至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肖雪医师重点阐释了危机干预的PIE原则(即刻、就近、简洁简短),并明确其与心理治疗的区别:危机干预以“救急”为导向,旨在帮助个体回归现实感、增强控制感,受训人员不仅包括专业心理工作者,还可涵盖医护人员、社工等多元群体,必要时可突破部分心理咨询伦理限制以提供实际帮助。

理论讲解后,肖雪医师结合临床案例提出问题:“面对危机情境,应如何开启一段对话?”学员们积极回应,其中一位学员总结道:“关键是要多一点共情,少一些说教,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接纳情绪,而非急于劝说或评判。”这一观点与理论中“建立安全、非判断性氛围”的核心要点相契合,引发在场学员的广泛共鸣。



现场演练:提升危机应对实操能力

理论讲解结束后,心理治疗师栾翔与覃欣进行了危机干预现场演练。演练以医院常见危机情境为背景,二人分别扮演干预者与处于危机状态的个体,完整演示了从建立信任关系、评估心理需求到引导有效应对的全流程。过程中,干预者运用倾听、共情、开放式提问等技巧,逐步引导“危机个体”梳理情绪与问题,直观呈现了危机干预的沟通策略与应变方法。演练引发学员高度关注,现场互动积极,学员们通过记录关键话术与操作细节,深化了对实务技巧的理解。



创新融合:探索艺术疗愈与干预模型的结合路径

本次工作坊的特色在于将表达性艺术治疗与SAFER-R模型相结合,为危机干预提供了新的实践思路。肖雪团队指出,传统危机干预对语言沟通的依赖存在局限,而非语言的艺术表达可成为补充干预通道,尤其适用于语言表达困难的个体。它通过非语言的、具身的、创造性的通道,帮助个体在危机中稳定身心、识别问题、探索意义、发展应对策略并连接资源,最终促进恢复和转介的顺利进行。

心理治疗师覃欣现场示范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在SAFER-R模型不同阶段的应用,包括“稳定化”阶段与“鼓励有效应对”阶段的具体活动形式,展示了非语言干预如何辅助实现模型各阶段目标。

示范后进入提问环节,学员结合临床实际场景提出相关疑问,肖雪团队针对问题进行了回应,进一步阐释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核心逻辑与灵活应用方式。”




从理论体系到实操技能,从传统方法到创新融合,本次工作坊始终围绕临床实际需求,为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了可直接应用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未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将持续探索心理危机干预的本土化实践,为推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医务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审核: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