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传播。它的名字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当地语言,意为“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蜷缩身体的症状。该病毒在20世纪中叶被发现,并不是新的病毒。
小蚊子制造的大麻烦
①传染源: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②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携带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可发生母婴传播。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
③易感人群: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感染“基孔肯雅热”有哪些症状呢?
潜伏期:通常 3-7天(最长可达12天)。
典型症状:
-突然高热(39°C以上);
- 剧烈关节疼痛(手腕、手指、膝盖等,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
- 皮疹(红色斑丘疹,常出现在躯干和四肢);
- 肌肉疼痛 ;
- 头痛、乏力 ;
慢性症状:约30%-40%的患者可能持续关节疼痛数月或数年;
极少数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脊髓炎、心肌炎、急性肝损害、急性肾损害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确诊“基孔肯雅热”该怎么办?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如退烧止痛、补液休息、关节疼痛管理,缓解不适症状促进恢复。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呢?
①.持续高热或退热后病情加重;
②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烦躁不安、嗜睡等;
③.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四肢厥冷、尿量减少等;
④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⑤出血表现:皮肤瘀斑、黏膜出血、黑便等。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①防蚊灭蚊(这是最为关键的举措)
- 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清理家中积水(如花盆、水桶、轮胎等)。
- 使用防蚊措施: 蚊帐、纱窗 ,驱蚊剂(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穿长袖衣裤。
②旅行预防
- 前往热带、亚热带流行区(如东南亚、非洲、南美洲)时,加强防蚊措施。
可以注射疫苗吗?
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和剧烈关节疼痛。预防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尤其在流行地区。如果出现疑似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有明显合并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检测。目前无特效药,但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慢性关节痛需长期康复管理。
关键防护措施:灭蚊 + 防蚊 + 早诊断!
参考:国家卫健委: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APP
快速挂号